描写盾的成语(只显示前5页)

  • 俏皮话-qiào pí huà

    趣的话。《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如今听説得这送弹弓的正是个半百老头儿,可不是 华奶公 是兀谁?因此闹了这么一句俏皮话儿。” 茅盾 《子夜》二:“这一句即景生情的俏皮话引得一些哭丧着脸儿的投机失败者也破声笑了。”

  • 势不两立-shì bù liǎng lì

    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 以毒攻毒-yǐ dú gōng dú

    攻:治。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 

  • 反目成仇-fǎn mù chéng chóu

    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 握手言和-wò shǒu yán hé

    有矛盾或争执的双方握手表示和好,现也指竞赛双方不分胜负。

  • 一分为二-yī fēn wéi èr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 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口中雌黄-kǒu zhōng cí huáng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 出尔反尔-chū ěr fǎn ěr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 以夷制夷-yǐ yí zhì yí

    夷外族。利用外族和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 勠力同心-lù lì tóng xīn

    齐心合力。《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後汉书·袁绍传》:“今欲與卿勠力同心,共安社稷,將何以匡濟之乎?”《梁书·韦粲传》:“臣子當勠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

  • 干城之将-gān chéng zhī jiàng

    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指保卫国家的大将。 

  • 朱干玉戚-zhū gān yù qī

    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

  • 缘悭一面-yuán qiān yī miàn

    谓无缘相见。 郭沫若 《蒐苗的检阅》:“的确,我自己很抱歉,我和 茅盾 先生虽然相识,和我们 鲁迅 先生竟缘悭一面。”

  • 驴唇马嘴-lǘ chún mǎ zuǐ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

  • 寝苫枕干-qǐn shān zhěn gàn

    指古时父母被人所杀,子女卧草枕盾,表示时刻不忘报仇。

  • 以肉驱蝇-yǐ ròu qū yíng

    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 坐收渔利-zuò shōu yú lì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 大相迳庭-dà xiāng jìng tíng

    指彼此相差极远或矛盾很大。

  • 当前1/3页  20/页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