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母仪热度:411

词语母仪拆分为汉字:

母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母字字源来历,母字演变

妈妈,娘:~亲。~性。~系。慈~。~忧(称母亲去世)。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姑~。舅~。雌性的,与“公”相对:~鸡。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国。~校。~音(元音)。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螺丝~。子~扣。姓。……

仪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仪字字源来历,仪字演变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礼物:贺~。谢~。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姓。……

 

查询词语:母仪,试一试,用母仪来写一句话,用母仪造句。

汉语拼音:mǔ yí

近义词:母范

 

词语母仪基本解释

1.人母的仪范。多用于皇后。《<古列女传>小序》:“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言则中义。”唐 杜牧《杜秋娘》诗:“﹝ 竇姬 ﹞误置 代 籍中,两朝尊母仪。”明 张煌言《建夷宫词》之八:“掖庭犹説册閼氏,妙选孀闺作母仪。”

2.指作母亲的仪范。唐 赵璘《因话录·宫》卷一:“﹝ 贞懿皇后 ﹞母仪万国,化洽六宫。”宋 司马光《论后妃封赠札子》:“皇后敌体至尊,母仪四海。”《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淑德、懿德 ……盖未尝正位中宫,母仪天下,配饗之礼,诚为未允。”

3.为母之道。唐 王维《工部杨尚书夫人墓志铭》:“妇道允谐,母仪俱美。”明 杨珽《龙膏记·宠赐》:“夫人 王氏,共传妇道母仪;小女 湘英,更喜天才国色。”梁启超《倡设女学堂启》:“是以三百五篇之训,懃懃於母仪;七十后学之记,腃腃於胎教。”

 

词语母仪详细解释

  1. 人母的仪范。多用于皇后。

    《<古列女传>小序》:“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言则中义。”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竇姬 ﹞误置 代 籍中,两朝尊母仪。” 明 张煌言 《建夷宫词》之八:“掖庭犹説册閼氏,妙选孀闺作母仪。”

  2. 指作母亲的仪范。

    唐 赵璘 《因话录·宫》卷一:“﹝ 贞懿皇后 ﹞母仪万国,化洽六宫。” 宋 司马光 《论后妃封赠札子》:“皇后敌体至尊,母仪四海。”《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淑德 、 懿德 ……盖未尝正位中宫,母仪天下,配饗之礼,诚为未允。”

  3. 为母之道。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墓志铭》:“妇道允谐,母仪俱美。” 明 杨珽 《龙膏记·宠赐》:“夫人 王氏 ,共传妇道母仪;小女 湘英 ,更喜天才国色。” 梁启超 《倡设女学堂启》:“是以三百五篇之训,懃懃於母仪;七十后学之记,腃腃於胎教。”

 

词语母仪双语例句

双语例句
  1. Yesterday disciple Jing Xing asked me to compose a dedication for his version of the Green Tara Sadhana .

    昨天弟子敬行请我为他的绿度母仪轨版本写篇迴向文。

  2. In addition, she became the queen, the mother instrument, what still pretty girls are helpless moved her position.

    此外,她成了王后,母仪天下,仍何靓女都无奈摇动她的位置。

  3. The temple, Liugong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lead the country, there are mother-world obligations.

    对后宫而言,有统领六宫的责任,对国家而言,有母仪天下的义务。

  4. We should feel happy and take pride in that her real motherhood is given to us Ruwen Jilin .

    更应该让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是她把真正的母仪献给了我们吉林毓文的校史。

  5. And so, she became the queen, the mother instrument, what beautiful women still don "t have a way to shake her position. "

    于是,她成了王后,母仪天下,仍何美貌女子都没有办法摇动她的地位。

词语母仪百科解释:

母仪

mǔ yí 1.人母的仪范。多用于皇后。《小序》:“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言则中义。”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窦姬 ﹞误置 代 籍中,两朝尊母仪。” 明 张煌言 《建夷宫词》之八:“掖庭犹说册阏氏,妙选孀闺作母仪。” 2.指作母亲的仪范。 唐 赵璘 《因话录·宫》卷一:“﹝ 贞懿皇后 ﹞母仪万国,化洽六宫。” 宋 司马光 《论后妃封赠札子》:“皇后敌体至尊,母仪四海。”《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淑德 、 懿德 ……盖未尝正位中宫,母仪天下,配飨之礼,诚为未允。”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饮义酣忠,偕老嫓德。后公而亡,母仪垂则。” 3.为母之道。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墓志铭》:“妇道允谐,母仪俱美。” 明 杨珽 《龙膏记·宠赐》:“夫人 王氏 ,共传妇道母仪;小女 湘英 ,更喜天才国色。” 梁启超 《倡设女学堂启》:“是以三百五篇之训,懃懃于母仪;七十后学之记,腃腃於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