诤字康熙字典词条更新时间:2025-01-15;访问量:224

【繁体汉字】

【汉语拼音】zhèng

【汉字注音】ㄓㄥˋ

【汉字部首】言

【汉字五行】属火

【酉集上】【言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𠀤側迸切,爭去聲。

【說文】止也。

【韻會】謂止其失也。

【正韻】諫諍,救正也。

【前漢·王褒傳】諫諍卽見聽。

【說苑·臣術篇】有能盡言于君,用則可生,不用則死,謂之諍。

又【列子·湯問篇】東北極有人,名曰諍人,長九寸。

又【集韻】通作爭。

【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

又【集韻】【韻會】甾莖切【正韻】甾耕切,𠀤音爭。訟也。

【後漢·劉聖公傳】平理諍訟。

【晉書·王沈·釋時論】闒茸勇敢於饕諍。

【註】叶平聲。


考證:〔【說苑·臣術】有能盡言于君。〕 謹照原書臣術下增篇字。

现代汉语字典中字的基本解释

1. 诤 [zhèng]

诤 [zhèng]
  1. 谏,照直说出人的过错,叫人改正:~谏。~言。~臣。~友(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亦作“争友”)。

  2. 〔~人〕古代传说中的矮小人种。亦称“靖人”。

  3. 纷争,争:~紊(争论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