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农作(214)

查询词语:农作

汉语拼音:nóng zuò

词语农作基本解释:

从事农业生产,耕种。

近义词:务农

 

词语农作在线造句,用农作造句

用农作造句
    1. 随著农业科技的进步,用在农作生产的能量投入亦相对地增加了。

    2. 一个人坐在一部大机械上,耕种一大片土地,已渐取代传统「荷锄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作方式。

    3. 9年左右以来,她被迫在农田里以及富商的家中进行长时间的农作与工作,最终得不到一丝的报酬。

    4. 作为农作器具的“秧马”,缘苏轼的相关作品而于宋、元代脍炙人口。

    5. 居住在城市的人们过去常认为农作枯燥、落后。

    6. 这样能够导致对农民方便的农作操作,同时导致草甘膦的更多使用。

    7. 复合农业措施比单一农作更有利于降低坡面土壤侵蚀。

    8. 随着单一栽培方式的出现,传统的农作方式大多被遗弃。

    9. 它需要把美国农民世代惯用的农作方式改变为新型机械耕作并用新方法饲养家畜。

    10. 农作地区与山区的分界基本是西北-东南走向。

    11. 它推行有机肥农作,对农药的使用也控制在最低限度。

    12. 同时,本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科学的土地利用和农作生产,因而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3. 这些点标志着某些农作的开始和结束。

    14. 是通常用于户外的工具,尤指园艺或农作中用的。

    15. 这个组织目前正在与阿卡丹(Arcadine)沿海12个社区合作,培训农民掌握农林和可持续农作技术。

    16. 一农夫在田间农作,一秀才自视满腹经纶,便嘲笑农夫。

    17. 研究表明,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需要对农作手段进行改进,不然贫瘠的土壤会加剧农村的贫穷。

    18. 赫希俄德的教谕是诗《农作与时日》。

    19. 该领域的专业是与作物栽培人员一同工作来研究发现农作的抗病能力。

    20. 接着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理查德•套耳指出一个要点:农作产量指示着最坏的情形。

    21. 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节水高效农作制度。

    22. 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指导精细施肥、精细灌溉等农作提供决策依据。

    23. 药,农作工具传到了印度和波斯。

    24. 根据宪法保护财产权理念,应当对被征地农作出公正的补偿。

    25. 这本书,有十一万字,它包含了农作和园艺的内容。

    26. 农作欠收和饥荒成为邀远回忆

    27. 中国农作制度的特点

    28. 不过可以在不适宜农作的土地上建立藻类养殖场,只要二氧化碳的来源能够得到确保。

    29. 美国农作制度可持续发展主要技术途径

    30. 中国特色的精细农作的技术支持体系初探

    31. 适应替代农作

    32. 两种农作体系施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33. 不同农作方式红壤坡耕地土壤氮素流失特征

    34. 常规与有机农作条件下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平衡及利用

    35. 不同农作方式下红壤坡耕地土壤磷素流失特征

    36. 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作制建设

    37. 为了更好的未来,欧洲农作制度改革:乡村新视点

    38. 多熟制条件下节水抗旱农作模式的水分利用率研究

    39. 数字农作技术研究的若干进展与发展方向

    40. 地区土地权属类型与农民农作选择行为研究

    41. 不同农作措施下红壤坡耕地土壤钾素流失特征的研究

    42. 国内外旱区农作制度研究进展与趋势

    43. 不同农作措施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的研究

    44. 设施型农作制度;

    45. 集约持续农作制度的理论探讨

    46. 为何在尼日利亚进行商业性农作如此艰难?

    47. 结果表明:(1)农作区和荒草区的径流系数都随着年限的延长而降低并达到稳定。

    48. 农作茬地油松育苗保苗试验研究

    49. 南方稻田农作制度研究进展

    50. 黄淮海平原农作制的分类研究

    51. 美国可持续农作制度的主要技术途径

    52. 陕西东部黄土塬农作果树区鼠类群落结构

    53. 基于AEZ模型的我国马铃薯产量潜力的农作制区划分析

    54. 基于AEZ模型的我国大豆产量潜力的农作制区划分析

    55. 基于AEZ模型我国农作制区划的玉米产量潜力分析

    56. 基于AEZ模型的我国水稻产量潜力的农作制区划分析

    57. 我国东中西片农作制特征与战略优先序

    58. 我国农作制度的演进及其历史原因

    59. 集约农作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及其在黄淮海平原区的应用

    60. 研究发现,阴山北麓农作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