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科举(225)

查询词语:科举

汉语拼音:kē jǔ

词语科举基本解释:

从隋唐到清代朝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代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每三年举行一次。

 

词语科举在线造句,用科举造句

用科举造句
    1. 据汤姆逊所说,照片中的男人,是一位六品官,在科举考试中曾取得过举人头衔。

    2. 那个在科举考试里获第一名的人,是和一个球员冲破敌人防线,帮球队获得胜利一样。

    3. 但是,科举制度打破了旧有的社会分层,在促进合理的社会流动,在构建社会平等体系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4. 作为科举制度下的一名进士,李彦彬对《红楼梦》的理解尚有未被今人超越的地方。

    5. 在中国科举史上,唐、宋、辽、金与清代都曾以五言诗作为考试项目之一。

    6. 隋唐科举制的某些措施还可以追溯到《艳朴子》有关的论述。

    7. 科举考试以汉字为主要载体,深受汉字文化影响。

    8. 从考试内容和文体来看,科举具有文学考试性质。

    9. 传教士的宣传活动,促进了国人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了科举改革的进程。

    10. 他们是随着唐代科举制的形成而确立的具有特色的一个统治集团。

    11. 自从西太后废除旧科举制度,他就心灰意懒了。

    12. 这是一个值得赞赏的理想境界。但在实践过程中,科举制度能在多大程度上任人唯贤呢?

    13. 科举制也是被作者称为“贤才主义”的新型贵族制的体制化。

    14. 但是他不再是穷学生了。第二年他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成了一个官员。

    15. 在当时,进入权利体系的入口是通过科举考试,所以这些想进入权利中心的人就需要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

    16. 越南是东亚三国中最迟实行科举也是世界上最晚废止科举的国家。

    17. 科举”指中国原有的封建考试制度。

    18. 古代的科举制度,好像主要考的就是书写能力。

    19. 学校教育丧失了独立性,从教学内容到学生的考课,都以科举入仕为宗旨。

    20. 他是八股科举制度的虔诚信徒,他真诚地捍卫举业,最终成为八股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21. 科举正途入仕后,清流和学官则是他近三十年仕履所扮演的主要角色。

    22. 科举制度在近代的解体与留学教育在近代的兴起有着一定的关联。

    23. 我们可以把敦煌社会史料中与科举相关的资源分为两大组。

    24. 所谓科举谶兆,是指能够预示科举信息的征兆迷信。

    25. 儒家思想催生了科举考试,科举考试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26. 殿试是唐代科举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7. 唐朝通过科举制度在全国选出优秀的儒家文人为政府效力,而唐朝的政府体系在儒学官僚的支持之下也日臻完善。

    28. 在古代中国,文人特别注重书法,而且书法也成了科举考试中必不可少的科木。

    29. 科举制度的发明,改善了我国选举官员的制度,不也培养了许多的人才吗?

    30. 古文运动、科举与“唐宋八大家”

    31. 乡贡取士是科举取士的重要途径之一。

    32. 科举考试主要是一种文学考试,与中国古代悠久的尚文传统有关。

    33. 不愿仕进,早弃科举,以读书吟咏自适。

    34. 在1905年,清王朝以科学和语言方面的可选择性考试代替科举考试。

    35.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条规和监督措施以及对舞弊的惩治非常严格。

    36. “清真雅正”是清代科举八股文的衡文标准。

    37. 长沙地区的会馆主要包括同乡会馆、科举试馆和公会、公所三种类型。

    38. 千余年考试内容僵化的积重难返,是科举终结之根本原因。

    39. 这些清官产生的原因在于科举制度的遴选和清初的几代皇帝在吏治上的追求。

    40. 之所以恨者:十年科举路,最后仍是茫无所依,怨恨之情自是难以扼制。

    41. 大梁书院是明清时期河南省惟一一所省办书院,其创办与当时科举及官学教育的衰败不无关系。

    42. 贡士庄是宋代专门为科举考生而筹资设立的教育经费组织。

    43. 蒲松龄通过这个群体表达了对封建科举制度弊端的批判和揭露。

    44. 现在科举制度早已废止了,但是科举的精神依旧存在着。

    45. 科举制凭借制度文明这一中介,对中国漫长的帝制社会乃至当代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46. 小舒也语出惊人,认为现在的国考不像古代的科举,更“强调思考和创新,并不是重复旧东西”。

    47. 科举考试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吏诠选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8. 第二,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49. 金代允许科举,但朝中保留了许多非汉族的传统。

    50. 书院不以科举为目的,而以讲学为指归,是理学家追求的理想。

    51. 在中国,如果你想了解的绘画,你就应该学习一点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科举考试。

    52. 清代科举考试,形成了完整、严密的考选制度。

    53. 凡成为正式在27岁后,他通过科举考试的最高。

    54. 乡试是科举考试中规模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一级考试。

    55. 国子学生员的仕途主要有岁贡和科举两条途径。

    56. 中后期才开始通过科举逐渐培养了一批翰林作家。

    57. 科举取士的演化趋势是分区取人的办法越来越具体,区域配额也越分越细。

    58. 他是贾府的继承人,是贾家的希望所在,他应该走一条科举荣身之路,以便立身扬名,光宗耀祖。

    59. 中国曾经发明了科举制度,以考试来选拨政府官员。

    60. “李白不屑科举说”考辨

    61. 这首诗是诗人白居易参加科举考试时的习作。

    62. 科举制度的盛衰,与我国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63. 对外而言,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

    64. 科举考试上,选取字体优美者录取。

    65. 科举之公平从一开始即为人所识。

    66. 他们的孩子非常聪明,长大后参加科举考试就一举得中。

    67. 统治中国长达2000年的科举制度蕴含着公平竞争、择优选才的文化精神。

    68. 历史上东亚诸国的科举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从属于中国科举的。

    69. 唐代僧人除了亲自参与科举考试外,还以种种方式影响科举

    70. 我以为主要当从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中去探寻。

    71. 科举中录取秀才的考试。

    72. 这是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北冶乡科举村”匹配的在线电子地图。

    73. 辽、金、元三代科举制的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74. 科举制度不仅是一种官员选拔制度,而且也是一项重要的意识形态控制制度。

    75. 三代的学校教育普遍受到了科举制的影响。

    76. 其职业构成也发生了一些渐进但重要的变化,由商业文化向科举文化擅变。

    77. 然而,科举制度本身,只是给士子们描绘了一个公平的神话,这个神话只存在于人们的梦想之中。

    78. 三是八股科举的影响。

    79. 唐宋以来州军地方官举行的乡饮酒礼逐渐与科举典礼混行。

    80. 王安石“熙宁变法”中科举制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