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先秦(256)

查询词语:先秦

汉语拼音:xiān qín

词语先秦基本解释:

指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史。~诸子(指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词语先秦在线造句,用先秦造句

用先秦造句
    1. 滑稽家是先秦至汉代文人集团中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团体。

    2. 先秦诸子中,杨朱似乎是一个神秘人物。

    3. 先秦时代起,哲学界就已围绕形神关系展开讨论。

    4. 词语简缩是自先秦至现代汉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5. 中庸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范畴,在“何为中”问题上,大儒们的回答有所不同。

    6. 先秦时期的儒家伦理是一种精英伦理,这种伦理存在著普遍性的问题。

    7. 在中国先秦典籍里,德行智能完美无缺的最高理想人物,普遍都是用「圣」或「圣人」来表述的。

    8. 先秦仁学中期谱系的核心人物子思及其思想,也因新史料的发现,有了新的研究契机。

    9. 中国先秦、西方古希腊时期都已开始在比喻的意义上用味来阐释艺术现象。

    10. 青铜簠是先秦时期主要的青铜礼器之一,在青铜礼器组合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1. 自然和谐是先秦道家思想体系中最显著的特征,它是一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生存状态。

    12. “风”与“骨”这两个概念在先秦两汉时期已经具有指向人的精神品性、生命状态的文化内涵。

    13. 先秦儒家构建的“天人合一”学说,为儒家人格思想提供了一个形上的保证;

    14. 先秦原始儒学极具价值的思想,是将社会和谐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15. 并与先秦以来赋体的基本模式有关。

    16. 其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承袭和阐发先秦儒学。

    17. 作为楚辞的代表作,《离骚》是先秦时期最著名的诗歌之一。

    18. 先秦儒家的人文精神,为技术思想提供了可知论并促进技术主体的能动性;

    19. 结果:湖湘妇科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湖湘著作中就记载了妇科内容。

    20. 三者将韩非的天道观与先秦诸子的相应观点进行了对比研究。

    21. 大学教材《中国历史•先秦卷》在史实叙述方面存在着较多错误,以及一些不合理之处。

    22. 先秦时期比兴思维是儒家“比德”观产生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

    23. 钱穆字宾四,在三十年代以《先秦诸子系年》一举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

    24. “成人”是先秦儒家贤哲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25. 先秦儒家象征文艺观对后世的影响。

    26. 它决定了楚式器物在先秦时期独特的艺术特质和时代精神。

    27. 先秦诸子书成书较为复杂,其中的一些有增加、补缀的成分。

    28. “四德”内容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的发展过程,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29. 先秦儒家丰富的经济思想,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30. “天人之辩”是先秦时期讨论的重要问题。

    31. 先秦的文献和周代的青铜器的铭文中,经常可以看到“孙”的称呼。

    32. 庙堂和府库是先秦人们收藏贵重财物、心爱宝贝的主要场所;

    33. 《论语》并非先秦说理文的低级形式。

    34. 然而第一个敢于对抗王室、小霸中原的,却是先秦时期周王朝分封的最后一个诸侯国,郑国。

    35. 禁忌是消极巫术的产物,目的在于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禁忌渗透于先秦时期生产生活各个领域。

    36. 屈原作品属先秦时代文献,先秦时代的文字是用来记事的,没有纯文学作品的存在。

    37. 确切地说,青铜器物是作为整个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载体而发生、发展。

    38. 《周礼》,始称《周官》,是先秦时期以系联职官的方式编成的一部礼书。

    39. 先秦诸子散文的最突出的写作经验就是将丰富的、富有个性的思想寄予字里行间。

    40. 汉语转折连词经过先秦至清代的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现代汉语的转折连词系统。

    41. 先秦收藏已形成一定的系统化,收藏机构的设置已趋完备。

    42. 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外交往的主要模式,其源头可溯至先秦时代。

    43. 惠施的“历物十事”是先秦名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44. 先秦慎言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45. 先秦时期,青铜还被用来制造乐器。

    46. 先秦著作以至两汉理论性著作中,《管子》的和谐思想最丰富。

    47. 受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先秦到汉代的学者们根据需要设置了很多盈不足问题。

    48. 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变革及其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石。

    49. 本文拟就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内容,产生的原因,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影响及其现实价值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50. 《国语》与《左传》一样,应该是先秦记事史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51. 中国学者关于先秦县的设置的研究久已有之,但是顾立雅代表汉学家的思路。

    52. 本文在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和古代汉语、特别是先秦文献的交叉领域进行了新的探索。

    53. 先秦文学中的沐浴意象纷繁复杂,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神话。

    54. 先秦至秦汉时期,是汉匈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

    55. 对《楚辞》的代词进行研究,可作先秦语法现象研究的参考。

    56. 作为先秦时期最后一部大型综合性著作,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所起的历史作用不可忽视。

    57. 因此,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只有辩证思维、辩证思想,没有辩证逻辑科学。

    58. 经世致用,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升华的产物。

    59. 发端于先秦的儒家技术伦理思想,是传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技术伦理思想。

    60. 先秦道家思想充满了深邃的哲理、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人生经验。

    61. 在中国文化史上,先秦诸子文化资源并未真正从积极的意义上整合过。

    62. 论文还从观念层面探讨先秦思想家的技术价值观。

    63. 他的政治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先秦道家的超越精神,把道家的理性主义推向了极至。

    64. 先秦至清代,“恨”、“怨”、“憾”均可表“怨恨”义,是一组常用同义词。

    65. 先秦地域文化间的相互关联要求今人必须加强比较研究。

    66. 先秦时期的宗族救助对于加强宗族团结,维护宗族的生存与繁衍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67. 回到列子与梦的话题上,在先秦诸子的论梦中这是相当先进与成熟的。

    68. 对早期中医的研究,从先秦时代的经史诸子著作记载中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69. “吾”与“我”是先秦文献中重要的第一人称代词,但是二者在不同语境中却有着不同的含义。

    70. 先秦军事法,最早表现为部族战争中产生的军事刑法。

    71. 隐士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原型意象,肇端于先秦

    72. “江南”在先秦及秦汉典籍中,泛指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包括今湖南、江西及湖北的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73. 对个体价值的关注,还导致先秦文学中对于个体梦中世界体系建构。

    74. 荀子作为一个特殊的儒家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是在综合与批判先秦诸家思想基础之上形成的。

    75.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是最具文学性的,但它也不是纯粹的文论。

    76. 而《史记》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传奇故事大多来自先秦诸子百家。

    77. 刘基《郁离子》一书继承并发展了先秦诸子的辩证思想,为我们构设了一个诡异奇幻而又充满哲理思辨的文学世界。

    78. 先秦时期的复音词研究已经引起了学者广泛的重视。

    79. 《国语》、《左传》分别代表了先秦时期“语”体作品与史传散文的最高成就。

    80. 这也就形成了日本一些对中国先秦文学了解较少的学者的心理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