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古代文学(201)

查询词语:古代文学

汉语拼音:gǔ dài wén xué

 

词语古代文学在线造句,用古代文学造句

用古代文学造句
    1. 它常被视为权力和制度的象征.威严凶猛无比,成为古代文学艺术描绘的对象。

    2. 还有许多古代文学家,画家,他们都是用毛笔刻画出各种各样的字、各种各样的画。

    3. 并称是古代文学中的常见现象,是作家的一种称谓方法。

    4. 作为古代文学文体之一,序文至唐代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唐人创作的赠序文,文学成就尤高。

    5.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存在着一种强调“文采美”和“视觉美”的审美批评。

    6. 在当前的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研究中,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

    7. 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诗歌构成了古代文学课的重要内容。

    8. 如果我们放眼于男性掌握话语权的中国古代文学,就会发现《水浒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9.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学界高度重视。

    10. 现行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的弊端及“教材文学史”的编写特点

    11. 从“诗无达诂”论中国古代文学接受理论

    12. 其思想站在“时代前沿”,其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新高度”。

    13.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前两个部分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当中女性形象的描述。

    14. “物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命题之一。

    15. 本文认为五年制高职古代文学作品是极好的审美教育资源。

    16. 主要研讨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古典诗词。

    17. 隐士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原型意象,肇端于先秦。

    18. 该课程提供多种学科供学生们选择,其中以古代文学为主。

    19. 而王昭君形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历了一个由单薄到丰满的演变过程。

    20. 是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的鸟类。

    21. 本文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水仙意象及其专题创作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22.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服饰形象塑造成就最高的,当首推《红楼梦》。

    23. 这构成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隐士意象内涵的基本内核。

    24. 古代女性诗歌在古代文学里占有一定地位。

    25. 试论日本古代“文学”的范畴意识

    26. 作为联结古代文学与新文学的纽带,清末民初的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27. 中国古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但有关文人的传记著作却产生较晚,数量也不多。

    28. 另外,我国古代文学有文史不分的传统。

    29.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

    30.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

    31. 中国古代文学中诗和酒的交融成为体验生命生存之道的方式。

    32. 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长廊中是独具特色的,具有明显的审美性特征。

    33. 尤其是对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传统中医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34. 季羡林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35.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上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

    36. 选本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

    37. 流派研究的成果不仅为古代文学研究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现当代文学流派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例。

    38. “采桑”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于表示采桑劳动过程的同时,亦有男女情爱之意蕴。

    39. 论对外汉语高级阶段古代文学教学的特殊性

    40. 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

    41. 建构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动因和方法

    42. 观乎天文: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滥觞

    43.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一点思考

    44. 儒学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45. 试论古代文学及其研究中的人文精神

    46.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调查问卷汇总分析

    47. 高职生古代文学教育困境解析与对策

    48.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49. 关于改革我省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思考

    50. 在大文化语境中提升学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之我见

    51. 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

    52.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作个案研究

    53. 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初探

    54.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与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转换

    55. 古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56.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策略

    57.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憧憬新世纪

    58. 游国恩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59. 语文教学中文学教学的加强与古代文学的教改

    60. 职责·科研·个性--关于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

    61. 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的研究范畴

    62.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刍议

    63. 应对古代文学中“爱国”与“忠君”思想划出正确坐标

    64. 对中国文学史教材编写与古代文学教学问题的思考

    65. 知识经济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的挑战与回应

    66. 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探析

    67. 从概念分析到转换思维方式--试谈古代文学概念的阐释方法问题

    68. 中国古代文学婚爱理想模式的嬗变与终结

    69. 儒道美学观差异性及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70. 文学理念对古代文学研究之意义

    71.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现代意识之思考

    72. 意:要在有无之间--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独特追求

    73. 中国古代文学教材建设的十大问题及设想

    74.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与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改革

    75. 古代文学入世进取主题的忧患意识与悲剧色彩

    76. 多民族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编撰侧议

    77. 现阶段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探析

    78. 乐山古代文学家族性现象及其成因初探

    79. 人文素质教育与高师古代文学教学

    80. 简论农业文化与古代文学的民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