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史观(219)

查询词语:史观

汉语拼音:shǐ guān

词语史观基本解释:

1.即史馆。

 

词语史观在线造句,用史观造句

用史观造句
    1. 然而,在撰写《中国小说史略》过程中,鲁迅对进化史观进行了取舍扬弃。

    2. 梅棹忠夫强调他的生态史观“不过是对文化素材的原产地的体会与品味”。

    3. 唯物史观的当代形态--对“三个代表”的哲学思考

    4. 马克思通过解剖“市民社会”创立唯物史观的思想历程

    5. 其次,马克思逝世后,经过多人的总结和阐发,唯物史观俨然变成了一门社会规律科学。

    6. 因些研究和揭示生产关系概念的形成,是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钥匙。

    7. 在中国传统社会,英雄史观一直是文化和人物评价的主流。

    8. 以此作为理论的中心框架,本雅明在广义和狭义两种层面的历史上建立起了他的救赎史观

    9. 马克思生产关系概念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唯物史观的诞生过程。

    10. “多民族文学史观”简论

    11. 人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他们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三要素之一。

    12. 目前文学史观的探讨存在两大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建立一个大家认可的价值标准或评价体系。

    13. 以曲为史的曲史观是中国古典史剧文人创作的中心话语。

    14. 今天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区分不同版本的唯物史观的能力还是具备的。

    15.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史观的现代意义

    16. 然后,详细论述温克尔曼艺术史观的主要内容。

    17. 汤因比是文明形态史观的集大成者,他继承斯宾格勒的思想而又把它发扬光大。

    18.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野下,对孟德斯鸠的权力制衡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19. 毛泽东对国家与民族有着深厚的研究和感情,抱持着民族史观

    20. 英国文化史学家彼得。伯克的文化史观可以概括为中和、建构、多维三个层面。

    21. 在进步史观中,论述启蒙思想家们的进步史观

    22. 发表这些评论的思想工具正是马克思当时业已形成的唯物史观,尤其是“世界历史”思想。

    23. 他还认为唯物史观不是科学,而是一种时代思潮和宗教哲学。

    24. 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政治体现为对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

    25. 我们党同错误思想的斗争,就是唯物史观同历史唯心论的斗争。

    26. 其确立的生产力标准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完善。

    27. 抗战后唯物史观派的上升也具有一定的学理依据,不只是政治变动的结果。

    2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阐发唯物史观的重要文本。

    29. 它基本上是在以一些剑术打斗来反思伟人史观

    30.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人的全面发展观在哲学上坚持了唯物史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在内容上也有许多独创之处。

    31. 在实践中不断成熟与完善的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唯物史观的瑰宝。

    32. 社会规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

    33. 第三部分:青年黑格尔派社会历史观对马克思创建唯物史观的批判性启示。

    34.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具有内在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35. 同时,拉布里奥拉对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36. 唯物史观;经济;实践;东方社会。

    37. 唯物史观的诞生过程表现为历史认识论的确立过程。

    38. 存在决定意识,反映这种客观存在的民族史观自然也就发生、发展起来。

    39. 摘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此乃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原理。

    40. 学好唯物史观可以加深对“三个代表”的理解

    41. 唯物史观是核心,思想路线则是贯彻唯物史观的思想基础。

    42. 童书业心目中的唯物史观者,与1949年之后的正统认识大相径庭,其范围要宽广得多。

    43. 因此,不应该把“唯物史观”对历史的解释简单化、极端化。

    44. 在历史观方面,形成了以感性活动为核心原则的唯物史观

    45. 历史分期的研究方法如今被全球史观全新的史学思维范式完全否定了。

    46. 第三章对比文学史观

    47. 尤其战后对于皇国史观的反动下,本来那个坚信不已的神话起源基础已经受到质疑。

    48. 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还是一般世界观?

    49. 同时,这一英雄史观又影响到人们对历史记忆的选择。

    50.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汤因比文明史观的深邃蕴涵。

    51.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52. 利益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53. 唯物史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4. 因此,思想解放应该成为唯物史观的重要原则写入马克思主义哲学。

    55. 在去年10月份的一次演讲中,总理称赞了某些坚决抵制“澳大利亚黑臂章史观[2]”的历史学家。

    56. 由此可见,周作人的人道主义文学史观是一种以欧洲文学为中心的文学史观

    57. 主体性在社会规律生成中的地位问题是唯物史观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5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生产力作了明确的定性分类,是对唯物史观生产力论的新贡献;

    59. “三个代表”的唯物史观依据

    60. 第三部分:唯物史观中交往理论的当代价值。

    61. 唯物史观的综合创新即是这样。

    62. 第二部分,从哲学层面论证了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63. “中国社会史论战”对于唯物史观的传播

    64. 中国传统的艺术史观和艺术批评模式,遭到多数人的摒弃。

    65. 马克思早期对人的主体思想的研究,为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66. 社会系统哲学与唯物史观是一般与具体和继承与发展统一。

    67.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68. 这些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史观中,得到了更为突出的体现。

    69. 对这个命题现代意义上的解读,会发现这种“进化发展史观”是以“哲学就是科学”为基础的。

    70. 1924年以后,陈独秀运用唯物史观,对义和团重新评价,充分肯定其反帝国主义性质。

    71. 再者,指出意识形态虚假性是以黑格尔的唯心史观作为基础的。

    7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正义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认为只有人才会追求正义;

    73. 民族之间相互的歧视与敌对逐渐成为民族史观的重要方面。

    74. 陈独秀的“超人”救国的英雄史观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75. 因此,这里着重从《魏书》入手,以窥得这一阶段史学中民族史观的概貌。

    76. 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大发展变化,为唯物史观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理论空间;

    77. 第一,清晰的文艺发展史观

    78. 这是作者英雄史观的一种表现。

    79. 一种哲学史观影响了整个哲学史研究的发展。

    80. 即使最后河上接受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史观,也完全是出于人类道义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