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两汉(222)

查询词语:两汉

汉语拼音:liǎng hàn

词语两汉基本解释:

西汉和东汉的合称。

 

词语两汉在线造句,用两汉造句

用两汉造句
    1. 两汉时期正是中国古代生态思想总结定型的关键阶段。

    2. “风”与“骨”这两个概念在先秦两汉时期已经具有指向人的精神品性、生命状态的文化内涵。

    3. 整个两汉时期,货币私铸风行。货币私铸表现出连续性、广泛性、多样化等鲜明特点。

    4. 两汉时期的儒生对“制礼”之事情有独钟,“制礼”风潮终两汉而不断。

    5. 汉代丝绸文化在两汉诗歌中广泛而深入的渗透就是有力的证明。

    6. 两汉时期,星占学已经非常成熟,它对两汉的政治、民俗、史学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家乡,又是两汉重要的封国所在地,经济富庶,文化发达。

    8. 贵霜帝国是由大月氏西迁中亚以后建立的,与两汉时代的中国关系密切。

    9. 两汉的行政区划制度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10. 在先秦著作以至两汉理论性著作中,《管子》的和谐思想最丰富。

    11. 两汉之际,佛教从西土传入中国内地,随之开始了把佛教经典译为汉文的壮举。

    12.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策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脉与遗存。

    13. 到了两汉时期,刘安、扬雄、王充等人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要继承或要创新的观点。

    14. 两汉时期,国家是实施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

    15. 第二,两汉译本的共同点是伦敦方言本身的语言特点在译文中均未能直接体现。

    16. 对汝南郡及整个汉代方士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加深对两汉时期历史文化的了解。

    17. 两汉时期匈奴两次大内乱与分裂在匈奴史和汉匈关系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和作用。

    18. 两汉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几次“制礼”高潮,汉代的礼制基本上就奠定于此。

    19. 另外,从总体上介绍了两汉时期刺绣的基本特征、构成方式、针法,以及对继承发展情况。

    20. 刘向刘歆父子是两汉之交著名的目录学家、经学家和文学家。

    21. 两汉时期,医书已载录了房事失当损伤身体的主要原因。

    22. 刘歆的校订对于扩大《山海经》在两汉传播亦有贡献。

    23. 从对经师生活的研究当中,我们可以窥得两汉私学教育的一斑。

    24. 先秦两汉在其本义基础上演变为四时之田的通称和特称两种含义。

    25. 他们的乐府诗创作颇多学习和继承两汉民间乐府之处。

    26.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两汉现实状况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两汉隐逸思想的渊源。

    27. 两汉末期,成都成为了第二大城市,当时最大的城市是长安。

    28. 三是曹丕深受两汉杂言影响,在探索中创作出七言诗歌。

    29. 先秦两汉文学观念背后,礼起着支配作用。

    30. 两汉至南北朝是小月氏人迁徙与民族变迁的重要时期。

    31. 据史志记载,武强始于夏商时期,正式建制于两汉

    32. 对于两汉谶言的文本分析,本章分为四个小节。

    33. 孔子“施及有政是亦为政”的理念在两汉太学得以实现。

    34. 本章从文学领域之外的角度对两汉谶言进行多元解读。

    35. 在我国古代谶言发展过程中,两汉谶言的地位无疑是十分独特的。

    36. 从这些不同解读中我们可以窥见藏于其后的更本质的东西,这也成了理解先秦两汉诸子思想的便捷法门。

    37. 两汉时期是古今文字发展的分水岭,是汉字由篆向隶演变的关键时期。

    38. 但是在两汉时期也常常出现由于征发繁剧而导致少数民族的反抗,危害边疆安全的情况。

    39. 两汉四百余年,不孝罪又随着以礼入法的进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多。

    40. 两汉与魏晋南北朝对屈原评价的差异

    41. 盛唐诗中的边塞诗歌的“汉朝情结”日益突出,继承了两汉的尚武精神;

    42. 略论两汉士大夫的异同

    43. 先秦至两汉儒家人性论思想的演变--从孔子到王充

    44. 古籍注释的起源及其在战国两汉的发展

    45. 从汉赋看两汉的道家思想

    46. 简析汉匈争夺西域之战与两汉时期中央政府西进策略

    47. 两汉至元代的生态失衡阶段,人地矛盾加剧;

    48. 从先秦两汉艺术品装饰题材看天地人神关系的演变

    49. 两汉儒家政治化的行政运行机制

    50. 略论两汉文献的构成特点和整理现状

    51. 两汉文化相关的当代建筑创作

    52. 两汉以来阳鸟崇拜的图像学研究——以佛教造像资料为例

    53. 病态生命的文学表现及人生反思--先秦两汉文学的内热病症事象

    54. 试论两汉的家内奴隶--兼谈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认识问题

    55. 文馆起源与两汉藏书机构

    56.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一些婢女形象的描绘;

    57. 两汉文学批评之史书体论析

    58. 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

    59. 两汉时期朝廷诏书在边塞的邮递管理

    60. 两汉;士人风貌;文学精神;嬗变;

    61. 两汉王朝西南边疆开发中的人才策略

    62. 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63. 试论两汉时期匈奴的农业生产

    64. 试论商品经济对两汉世风的影响

    65. 正确估价两汉农业生产水平

    66. 两汉时期人口数据库建设与GIS应用探讨

    67. 先秦两汉散文的梦境及生命沟通

    68. 论先秦两汉孝道观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

    69. 两汉荒政的文化效应

    70. 杜甫与两汉循吏文化传统

    71. 先秦两汉诗学审美接受的言美话语

    72. 论儒学在先秦两汉时期的传播与发展

    73. 先秦两汉时期古典美学“丽”范畴论

    74. 论先秦两汉时期的荆楚巫术文化

    75. 两汉时期的社会公正思想

    76. 先秦两汉散文的声气事象

    77. 论三曹乐府诗对两汉民间乐府的继承

    78. 两汉士人阅读屈原的价值取向探释

    79. 两汉泰山经学述略

    80. 两汉个人慈善行为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