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丹参(241)

查询词语:丹参

汉语拼音:dān shēn

词语丹参基本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5—70厘米,绿色,间有紫色。叶对生,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边缘有锯齿。花唇形,淡紫色。根肥大,入中药。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脏功能和心肌供血的作用。也用于治疗心肌梗死、脑缺氧、脑栓塞、神经衰弱等。

 

词语丹参在线造句,用丹参造句

用丹参造句
    1. 复方丹参片为临床常用药物,生产厂家众多。

    2. 在前房积血疗效方面,川芎嗪组、丹参组、葛根素组及联合用药组无显著性差异。

    3. 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变态反应(70%),主要是过敏性休克,与用药剂量无关。

    4. 丹参酮是丹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它具有肿瘤抑制作用。

    5. 结论:采用溶剂沉积法提高丹参酮的体外溶出度是可行的。

    6. 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可用于丹参注射液的热原检查。

    7. 结论本法可快速准确地对复方丹参滴丸料液混合终点实现在线判断。

    8. 目的分析比较泰山白花丹参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含量。

    9. 目的:提高难溶性药物丹参酮的体外溶出度。

    10. 结果鲎试剂法检测半成品丹参注射液细胞内毒素的结果与家兔法一致。

    11. 方法以平衡吸湿速率、流动性、粒径分布、脆碎度为指标,综合评价不同辅料对丹参颗粒的影响。

    12. 结论丹参注射液对肾上腺素所致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

    13.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配伍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

    14. 银杏、丹参酮、金银花、杜鹃花、芦荟、氨基酸洁肤因子等。

    15. 结果:丹参为中医活血化瘀代表药,含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16. 结果近60年来丹参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17. 可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因为丹参能减低血管阻力。

    18.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塞的最佳时间窗。

    19. 结论该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丹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20. 采用GC分析法,研究正常家兔体内丹参对冰片药代动力学影响。

    21.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八味丹参茶中总丹参酮的含量。

    22. 考察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以及冻融处理对丹参酮脂质体的药物渗漏和微粒聚结特性的影响。

    23. 结论丹参注射液与红外线穴位照射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方面有明显疗效。

    24. 对照组38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加口服西比灵治疗。

    25. 再采用血糖、胰岛素放射免疫试剂盒检测大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各组大鼠的降糖效果。

    26. 结论:罐组式动态逆流提取工艺适用于丹参工业生产。

    27. 目的优选白花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

    2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血压患者血脂代谢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

    29. 前言:目的:探讨丹参酮对大鼠神经细胞钙超载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30.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术后腹腔内粘连的预防作用。

    31. 目的探讨丹参对化学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

    32. 这些提示我们,在梗阻次黄疸围手术期及术后,丹参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辅助治疗药物。

    33. 分别采用冻融法、逆相蒸发法、超声-匀浆-冷冻干燥法制备丹参酮IIA纳米脂质体。

    34. 目的:为正品丹参药材的鉴定和鼠尾草属植物分类提供解剖学依据。

    35. 前言:目的:介绍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36. 目的介绍丹参素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合成方法。

    37. 用大豆卵磷脂作为载体制备丹参酮IIA纳米脂质体。

    38. 方法:参考相关介入治疗应用丹参的文献和丹参与介入治疗相关的实验研究文献。

    39.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40. 目的观察甘乐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

    41. 目的:采用罐组式动态逆流提取工艺提取丹参中酚酸类成分。

    42. 建立光阻法检查丹参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3. 服用丹参酒浸剤可能导致激烈的发痒,肚痛,食欲减退。

    44. 目的:观察微剂量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疗效。

    45. 研究目的丹参(Salviamiltiorrhiza)是近年来用量很大的一种中药材,其最常用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

    46. 结果:丹参酮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罗红霉素,差异具有显著性。

    47. 前言:目的:探索丹参有效成分在根中的分布情况。

    48. 方法:以丹参素,原儿茶醛为指标,HPLC检测分离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

    49.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组和四个成分外加组。

    50. 丹参酮、薯蓣皂甙对大鼠血清中睾酮、胰岛素、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

    51. 结论:本方法可满足对丹参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要求。

    52. 心绞痛;冠心病;心宁胶囊;复方丹参片。

    53. 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为血瘀型患者120例,用筋骨伤胶囊、复方丹参滴丸及非药物进行比较治疗。

    54. 背景:丹参注射剂和银杏达莫是治疗脑梗死的常用中药制剂。

    55. 前言:目的:观察大剂量丹参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6. 目的探索苦黄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5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

    58. 建立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中有效成分原儿茶醛的含量控制方法。

    59. 方法采用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丹参乙醇提取物。

    60. 结果丹参根的结构、发育过程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相同。

    61. 目的筛选丹参酮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处方,考察其稳定性。

    6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联合维生素E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

    63. 结论:雷公藤多甙、复方丹参片、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64. 目的:研究丹参毛状根对麻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6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脂血症兔髂动脉内皮剥脱后内膜增殖的影响。

    66. 结论:丹参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具有广阔前景。

    67. 结果丹参辅助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心肌酶、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68. 目的:探讨活血通管汤内服配合丹参注射液官腔注射治疗血瘀型输卵管阻塞的治疗机理。

    69. 结果:复方丹参滴丸组应急作训后战士血浆NE含量较其他组低,可调整全血黏度。

    70. 方法:采用水醇法处理丹参,用HPLC含量测定法。

    71. 计算出丹参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检查的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

    72. 方法:查阅分析近年来国内医药期刊公开发表的有关丹参注射液与其它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文献。

    7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油酸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74. 目的探讨丹参对模拟低气压环境下豚鼠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

    75. 联合治疗组使用丹参、川芎合用药常规治疗。

    76.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和六神丸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77. 以上结果表明冠心丹参口腔崩解片对缺血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78. 丹参四个栽培类型的脂溶性成分的聚类分析。

    79. 利用木霉防治丹参根腐病的研究。

    80. 目的:对中药丹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