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字康熙字典词条更新时间:2025-01-09;访问量:180

【繁体汉字】

【汉语拼音】zhū

【汉字注音】ㄓㄨ

【汉字部首】言

【酉集上】【言字部】

〔古文〕𢒕【唐韻】【廣韻】章魚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專於切,𠀤渚平聲。

【說文】辯也。

【徐曰】別異之辭。

【爾雅·釋訓】諸諸,便便,辯也。

【註】皆言辭辯給也。

又【玉篇】非一也。皆言也。

【正韻】凡衆也。

【書·舜典】歷試諸艱。

【詩·邶風】孌彼諸姬。

【史記·賈誼傳】紛亂諸事。

又【廣雅】之也,於也。

【穀梁傳·莊二十四年】迎者行見諸,舍見諸。

【註】諸,之也。

【禮·射義】射求正諸己。

【註】諸,猶於也。

又【韻會】語助辭。

【詩·邶風】日居月諸。

【疏】居,諸,語助也。

【公羊傳·桓六年】其諸以病桓與。

【註】其諸,辭也。

又【韻會】有諸,疑辭。

【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又于諸,寘也。

【公羊傳·哀六年】𨻰乞使人迎陽生,于諸其家。

【註】齊人語也。

又諸侯,國君也。

【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又官名。

【周禮·夏官】諸子。

【註】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

又神名。

【淮南子·地形訓】諸稽攝提條風之所生也。又諸比,凉風之所生也。

【註】皆天神名。

又因諸,齊獄名。

【公羊傳·昭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諸者然。

【註】因諸者,齊故𠛬人之地。

又諸于,衣名。

【前漢·元后傳】政君獨衣絳緣諸于。

【師古註】諸于,大掖衣,卽袿衣之類也。又偏諸,衣緣也。

【賈誼傳】爲之繡衣絲履偏諸緣。

【師古註】若今織成,以爲要襻及褾領者。

又【韻會】方諸,鑑名。以取明水於月。

又【釋名】諸,儲也。藏以爲儲,待給冬月用之也。

【禮·內則】桃諸、梅諸。

【疏】王肅云:諸,菹也。謂桃菹、梅菹,卽今之藏桃、藏梅也。又【周禮·天官·六飮疏】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又草木名。

【爾雅·釋木】諸慮,山櫐。

【註】今江東呼櫐爲藤,似葛而麤大。

【嵆含·南方草木狀】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

又獸名。

【山海經】單張山有獸,狀如豹,長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諸犍。又敖岸山有獸,狀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諸。

又蟲名。

【爾雅·釋魚】蟾諸。

【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蚥。一作詹諸,互詳詹字註。

又山水名。

【山海經】諸餘之山,諸餘之水出焉。

又邑名。

【春秋·莊二十九年】城諸及防。

【註】諸、防,皆魯邑。

【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諸縣。

【註】春秋城諸及鄆者。

又澤名。

【爾雅·釋地】宋有孟諸。

【疏】一曰望諸。一曰孟豬。互詳豕部豬字註。

又姓。

【說苑】越大夫諸發。

【唐書】兵部侍郞諸道。又複姓。

【漢書】有諸葛豐。

【三國志】有諸葛亮。

又【廣韻】正奢切【集韻】之奢切,𠀤音遮。亦姓也。

【風俗通】漢有洛陽令諸於。

【何氏姓苑】吳人。又【南唐書·妖賊傳】諸祐,蘄州獨木人。

【註】諸音查。

【正字通】六麻有諸姓,音查。按本作𧨿,譌作諸。𧨿,本詐上聲,音查,非。餘詳𧨿字註。

又【字彙】常如切,音稌。詹諸,蝦蟆也。

【六書正譌】別作蟾蜍,非。


考證:〔【賈誼·治安策】繡衣絲履偏諸緣。〕 謹照原書治安策改傳字。繡字上照原文增爲之二字。〔【爾雅·釋魚】蟾諸。

【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蚊。〕 謹照原文去蚊改去蚥。

现代汉语字典中字的基本解释

  1. 眾多、各個。如:“諸事”、“諸子百家”、“諸善男子,善女人”。

  2. 所有、一切。《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諸以前妖惡禁錮者,一皆蠲除之,以明棄咎之路。”《明史•卷二•太祖本紀》:“諸遭亂為人奴隸者復為民。”

  3. 之於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於”是介詞。如:“付諸行動”。《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

  4. 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

  5. 於。《禮記•祭義》:“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

  6. 他、之。《論語•學而》:“告諸往而知來者。”

  7. 姓。如明代有諸茂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