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字康熙字典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6;访问量:156

【繁体汉字】

【汉语拼音】zhì

【汉字注音】ㄓˋ

【汉字部首】水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例切,音彘。

【說文】凝也。

【周語】震雷出滯。

又積也。

【魯語】敢告滯積,以紓執事。

又漏也。

【詩·小雅】此有滯穗。

又【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

【疏】謂沈滯不售者。

又【左傳·成十八年】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

又【集韻】尺制切,音摯。音敗不和也。或作懘。亦作慸𢤔。

又丑例切,音跇。水灑散貌。

又【韻補】叶直帶切,音與𦤧近。

【楚辭·九章】乗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以凝滯。

现代汉语字典中字的基本解释

  1. 凝積,不流通,不靈活:停~。~留。~銷。~空。呆~。~產(產婦臨產後總產程超過30小時者)。~針。~下(痢疾的古稱)。

  2. 遺落:“此有~穗”。